在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浪潮中,运动员的权益保障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前威壮篮球俱乐部球员张玉鹏的遭遇引发了广泛讨论,作为一名为俱乐部效力长达十年的老将,张玉鹏却在职业生涯的后期陷入了一场讨薪的困境,甚至无法拿到自己应得的血汗钱,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体育俱乐部在管理上的混乱,也折射出中国职业体育体系中球员权益保护的薄弱环节。
张玉鹏的职业生涯可谓波澜起伏,自2013年加入威壮俱乐部以来,他作为球队的核心成员,帮助俱乐部在多届全国篮球联赛中取得不俗成绩,十年间,他见证了俱乐部的起起落落,也从一名年轻球员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老将,就在2023年赛季结束后,张玉鹏突然发现自己的工资被长期拖欠,俱乐部方面迟迟未支付其2022-2023赛季的部分薪资及奖金,总额高达数十万元。
据张玉鹏本人透露,他从2023年初就开始与俱乐部管理层沟通,但对方总是以“资金周转困难”或“联赛赞助商款项未到”为由推脱,起初,他出于对俱乐部的感情和信任,选择了忍耐和等待,但随着时间推移,拖欠的工资越积越多,甚至影响到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开支,张玉鹏表示,自己曾多次通过正式渠道向俱乐部发出书面催款通知,但均未得到实质性回应,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社交媒体公开求助,引发了球迷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威壮俱乐部的回应却令人失望,俱乐部官方在最初的一份声明中承认了拖欠工资的事实,但将责任归咎于“外部经济环境不佳”和“联赛整体运营困难”,这一说法并未得到球迷和业内人士的认可,许多评论指出,威壮俱乐部作为一家长期参与职业联赛的机构,理应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和球员保障机制,拖欠球员薪资不仅违反了劳动合同法,更严重损害了俱乐部的声誉和中国职业体育的形象。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中国职业体育中类似欠薪问题屡见不鲜,尤其是在足球、篮球等热门项目中,许多中小俱乐部由于资金链断裂或管理不善,常常陷入拖欠工资的泥潭,球员作为弱势群体,往往缺乏有效的维权渠道,尽管中国篮协和体育总局曾多次出台政策,要求俱乐部规范薪资支付,但执行力度不足,导致问题迟迟未能根治。
张玉鹏的案例尤其令人唏嘘,因为他代表了那些为俱乐部付出青春和汗水却得不到应有回报的运动员,十年效力,本应是一段佳话,却以这样的方式收场,不禁让人反思中国职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球员的权益保障不仅关乎个人生计,更关系到整个体育生态的健康,如果连基本薪资都无法保证,又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职业体育?
业内人士呼吁,体育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俱乐部的监管,建立更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审计、强制俱乐部设立薪资保障基金等方式,确保球员薪资按时发放,球员自身也需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合同规范和工会组织维护自身权益。
张玉鹏的讨薪之路仍在继续,他已向当地劳动仲裁部门提起申诉,并得到了球迷和同行的大力支持,许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起声援活动,呼吁威壮俱乐部尽快解决问题,尽管前路艰难,但张玉鹏表示不会放弃,“这不仅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所有可能面临同样困境的运动员。”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 broader 的社会讨论,在职业体育商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如何平衡俱乐部利益与球员权益,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运动员的付出,他们的血汗钱不应沦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唯有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才能让体育事业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正如张玉鹏所说:“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能让更多人关注到球员的权益问题,职业体育不仅是荣誉和激情,更是一份需要尊重和保障的工作。”他的声音,或许能成为中国体育改革的一股推动力。
发表评论